2012/6/4
這快樂放假的星期一,並非一個平凡的日子;
萬佛節
相傳釋迦牟尼,于泰曆三月十五日在摩揭陀國王舍城竹林園大殿,
向自動前來集會的1250名羅漢首次宣傳教義,故稱其為四方具備的集會。
篤信小乘佛教的泰國佛教徒視該次集會為佛教創建之日,進行隆重紀念。
泰國的佛教徒早在阿育陀耶王朝時期就開始紀念萬佛節,
至曼谷王朝五世王時,官方開始舉行慶祝儀式,
並于1913年將這一天定為節假日並成為泰國人民傳統的佛教節。
(來源一)
中午時分多雲,至曼谷以來罕有到寺廟參訪的經驗,
或許是因為我深信存在主義,實踐肉體的存在之道,
也可能與佛尚未結緣,參不透經典珠璣二三。
攤開地圖,就趁著這難得的假日順便坐坐渡輪,
瞻仰佛教盛事,遊歷眉南河畔!
帶上地圖,即刻出發!
悶熱的下午一點半,
乘著公車心中默想著先由BTS-Chong
Nonsi至BTS-Saphan
Taksin
轉渡輪到鄭王廟參拜並一見『泰國埃菲爾鐵塔』的風采!
地圖在手路線也不困難,應該會是個輕鬆的旅程…
一路打到了終點站BTS-Wongwian
Yai…
睡眼惺忪的抓抓頭,攤開地圖一看,
距離鄭王紀念碑不遠,那乾脆先去看看吧!
下了捷運站看到車上有蜥蜴嚇了一大跳!
黏個幾隻假蜥蜴也算是獨樹一格…
沒幾步路就到了『鄭王紀念碑』
鄭信又稱鄭昭(昭:意為「王」,不是名字)、泰國名字為達信(Taksin),
史稱「達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
是泰國人心目中五位偉大的「大帝」之一因其愛民、仁德之心,為後世所懷念。
瞻仰過了鄭王瀟灑的騎馬像後,
用食指暫作比例尺,比了比地圖,
也有一陣子沒散步,就這樣走到鄭王廟吧!
此時艷陽灑下,氣溫又略升幾度…
逃到7-11降溫順便向店員及警察先生確認過路線後,
便在Thanon
Pracha
Tipok筆直前進
沒猜錯的話這應該是『一世王橋』
在橋下稍微兜轉了一會兒,和英文非常流利的大嬸問了問路,
轉向Thanon
Thetsaban
1
順手拍下
Wat
prayunwong後方的寶塔,
大嬸說Soi
Wat
Kanlaya右轉過橋後直走很快就到鄭王廟了!
上橋前巧遇了一個歐美年輕人與一群泰國小朋友在橋下做泰拳訓練,
因怕打擾他們被圍毆,把拍照也省了!
遠遠看的到鄭王廟的主塔-『帕普蘭』!
終於抵達!!
鄭王廟
它是泰國境內規模最大的大乘舍利式塔,因此享有「泰國埃菲爾鐵塔」的美稱。
位於湄南河支流昭披耶河西畔的吞武里區。
始建於泰國的大城王朝,在鄭信遷都到此地創建吞武里王朝之後,
吞武里區也日益興盛。
寺廟於1809年竣工,1847年又被重修。
它是大城時期孟庫國王時代留下的最偉大的創舉、最璀璨的文化遺產,
這使得黎明寺成為現今昭披耶河畔最古老的建築、
參觀量最高的寺廟(黎明寺每日對外開放)。
黎明寺的主塔高達82米,
這座主塔是泰國著名的建築,底座和塔身均呈方表,層數很多,面積逐層遞減。
四周各有陪塔一座,顏色各異,宏偉華麗,比主塔矮小几倍。
塔上鋪貼許多彩色碎陶瓷。
寶塔的地基部分繪有巨幅圖畫。
鄭王廟內從窗櫺壁角到牆身柱體四處可見泰國傳統建築風味,時而富麗堂皇、時而精巧華美
!
牆腳坐落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說的三隻猴子
庭園一角
主塔外圍
進入主塔園內,善男信女參佛禮拜,園內香煙渺渺,
一旁也有不少信眾正在誦經聽課!
站在主塔下,我微微的被那宏偉氣勢震攝住…
主塔-帕普蘭
主塔坐落於黎明寺的正中心,叫做「帕邦/帕普蘭」(Phra
Prang),
有「崇高的佛塔」的敬意。
它象徵著佛國當中的神山——麥乳山。
主塔外部建有四條陡峭的台階,連接著塔體的四層樓,由此可以環繞塔體。
主塔最底層的四角建有四個小型陪塔,來供獻風神(Phra
Phai);
每層台階的兩側放置著中國武士的石像。
第二層由夜叉惡靈守衛的石像柱支撐。
第三層由拉瑪堅史詩中的猴子雕像形成的柱子頂撐。
第四層或最頂層由印度教中一些住在天上如提婆一樣的神靈雕塑形成的柱子支撐著。
四側台階的頂面都挖有小壁龕,裡面擺置著印度教里掌管仞利天的女神,
因陀羅的雕塑。
她坐在傳統的三面白象背上。
塔的尖頂由駕在印度教神話中大鵬金翅鳥上的毗濕奴神的雕塑支撐。
在塔尖上有佛塔建築中常見的法螺。
法螺是因陀羅的兵器,
但是出乎尋常地再戴上了一個金冠。
這金冠原本是為了一尊佛像而制的,
不過後來拉瑪三世在黎明寺擴建工作竣工時,命令將金冠改置於主塔塔尖上。
主塔塔高依不同的來源而有矛盾的數字,
一說66或67米,另一說80至86米。
主塔的周長為234米。
塔的整體布滿了許許多多的多彩中國瓷器(當年來自中國船隻的沙袋壓艙物)與貝殼,形成了不少花物圖案,總共約有百萬件之多。
中國武士
他的坐騎?
惡靈守衛
金納羅/金納里
可惜天氣稍微有點陰鬱
換個角度再來一張
帕普蘭上有信眾有遊客,也有誠心向佛國祈求平安喜樂的人們,
走道內側在塔週圍上了布條,供民眾寫下心願,
環繞一圈,我看到…
希望母親身體健康
希望家人平安順利
相較法郎的如臨仙境,陸客的到此一遊,
台灣人手操繁體字虔誠的許下一個渺小平實的願望,
這或許就是我所認識的台灣味…
(小弟不想讓自己這麼一個俗人去染了那些虔誠所願,故也沒拍下)
遠望對岸
準備下塔
一個階梯足有半條小腿那麼高!一名南美洲臉孔滿身肌肉的猛漢往下一瞧!大喊『FUXK!!』然後緊握扶手緩緩的爬了下去…
供養鄭王的人們
岸邊一拍
巧遇肥雪!!!?
鄭王背光
園邊一景
搭上渡船,預計去臥佛寺看看,中國城走走
臥佛寺大佛真的超大!!
臥佛寺
臥佛寺泰國最古老佛寺之一,總面積約八十萬平方米,
它擁有超過一千尊佛像
,以及泰國最大室內臥佛像長達46公尺。
臥佛寺的前身是建於1788年的福哈倫寺(Wat
Phodharam),拉瑪三世時重修。
(註二)
原想從臥佛寺後方走石龍軍路Thanon
Charoen
krung直通中國城,
沒想到路痴病發作,經過暹邏博物館而不自知,
一路走到了『一世王紀念碑』
拉瑪一世
泰國曼谷王朝第一代國王,原名通鑾。
又稱為昭批耶卻克裡,
諡號帕佛陀約華朱拉洛(Pra
Putta
Yot
Fa
Chulalok),在中國史上稱鄭華。
拉瑪是泰國國王鄭信的親信,被封為大元帥,又封為皇子,
但其實兩人年紀僅差三歲。
1782年,鄭信遭拉瑪殺害;
一說是被政變中的亂兵殺害,拉瑪援救不及。
另,「拉瑪」之意實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之羅摩,
代表神化身在地上進行最理想統治的君主,
由此亦可知泰國受印度文化影響程度之深。
在這附近又苦繞了20分鐘才找到路Thanon
Chak
Phet,
接著Chakrawat再轉Thanon
Charoen
krung,
路上已經開始大量出現中文字!
中泰合一
晃著晃著就到了中國城,此時開始飄下細雨
大街上整條都是金行
口渴喝杯菊花茶
巷子裡都是燕窩行
此貼被霧濃在2012-06-05
16:11重新編輯
]
11GIRL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1girl.com/a/9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