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燈節(Loi
Krathong)是泰國節日中最迷人的,如果說從4月份的“潑水節”,可以看出泰國人在“水戰”中的瘋狂,那麼每年的11月份的“水燈節”,卻充分體現著泰國青年男女旖旎的戀戀風情。
因為每逢水燈節的夜晚,無論是城市或在鄉鎮,只要是頻臨河港或湖邊的地方,水面上都會飄滿水燈,閃亮著一片燭光,輝映著青年男女們雙雙的幸福靚影,而一片花香和輕快抑揚的“放水燈”歌聲中,構成一個歡樂的水燈節之夜。
水燈節,是泰國民間最富有意義,且多含神話的節日,在每年之泰曆十二月十五日夜晚間舉行。
在這雨季過後的這一時期,泰國正是河水高漲,月兒清輝的美好季節。
水燈節的起源,據泰國史書記載傳說紛紜,莫衷一是,而又含有很多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流傳較廣泛的,大致有三個。
傳說一八百多年前的泰國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每年泰曆十二月十五日月圓時節,居民都聚集于首都慶祝“燈節”,而皇上必循例龍舟遊河,王后及妃嬪亦隨聖駕遊幸,其時臣民嬉水於河中,隨後在國王的主持下,全城大放煙花,徹夜歡騰。
相傳皇朝中有位名為娜諾帕瑪絲的貴妃,心靈手巧,極富藝術天才,她別出心裁地用香蕉葉折疊成了一盞蓮花形的燈船,上面以水果雕成的花鳥圖案裝飾,並插上鮮花,點著香燭,放在水裡,使其隨風飄蕩,以表示對佛祖和河神的感謝之情。
國王見後大喜,下令以此水燈作為範例,泰曆的每年十二月十五日為水燈節。
從此,每逢水燈節,各式水燈的製作,便蔚然成風,水燈的形狀式樣愈來愈多采,製作技術也更加精巧嫺熟。
1.用甜筒做出來的
很有創意
佛祖對她說,如果要趕走身上的病魔,就得在佛曆的十二月十一日月圓之夜,把自己的指甲碎和頭髮,放在一個蓮花形的燈座裡,再點上蠟燭,拿到河裡去放。
這個故事流傳開來,泰國人競相跟隨,發展成今日的水燈節。
2.
後來有個名叫Nophamas的女子,她對這個節日的後來慶祝儀式起著更大的影響。
她也為了答謝水神的大恩大德,於是以中南半島上最古老的婆羅門形式,製造一個酷似荷花的水燈,並在水燈內插了焚香、蠟燭,還加一些米飯,撒一點米酒、錢幣,然後放到河面上去,供奉水神。
據說Nophamas還向當時的國王解釋,遠在印度的Nammada河畔,當地的國王是用這樣的水燈來敬祀佛主在沙灘上留下的腳印,何不也用同樣的方法來向水神獻上敬意。
國王贊成,於是就規定每年陰曆十二月,雨季快要結束,水漲船高時,選個花好月圓的夜晚,全國攜老帶幼,一起到河畔,觀看國王為大家點燃第一盞水燈下水禮的盛況。
3.
很環保的一個水燈
6.
在這個傳統節日裡,白天走在清邁的大街小巷,不難發現勤勞的泰國婦女,就在自己的家門口,或是店鋪門前,聚精會神,製造漂亮的水燈。
水燈的材料以香蕉幹和香蕉葉為主。
婦女們以熟練的手法,一刀就把香蕉樹幹橫切成圓塊狀,每塊大約三英寸厚。
這圓莖塊就是水燈的底部,水燈能夠飄浮,全靠圓莖塊內充滿空氣與疏鬆的結構。
8.
各種款式的水燈,不到一隻香的功夫就擺了出來。
9.
孔明燈是以竹片紙糊成的白色燈籠,高約兩公尺,直徑約半公尺,燈籠底部開口的部分以鐵絲架支撐,支架中間點燃蠟燭或浸濕的油布,以熱氣球上升的原理讓它徐徐向黑暗的天空飄去。
10.
大家相信孔明燈會把一整年的晦氣、厄運帶到九霄雲外。
飄上天空的孔明燈萬一不幸被風吹落人家的屋前,他們相信彼此來臨的一年都沒好日子過。
11.
看看他的天燈就知道了
11GIRL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1girl.com/a/12914/